http://www.chufengwang.cn

(本网讯)文臣风骨映照孝感史,武将忠魂激荡澴水情。8月9日,由湖北工程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提供学术指导、孝感市作家协会主办的周毓麟长篇传记文学作品《寻找国朝第一人》《炳如日星权为中华》研讨会,在孝感市作协“槐荫书城创读基地”成功举行。孝感市文联领导、湖北工程学院文传学院负责人、市作协负责人和部分主席团成员、作家代表以及特邀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两部作品的文学价值与时代意义。
作者周毓麟首先分享了创作历程与心得。他自2017年起投身业余文学创作,已出版长篇小说《江山卧游图》及四部小说集,累计发表作品约300万字。退休后,他专注于长篇传记文学创作,以文学之笔捕捉历史人物的“决定性瞬间”,艺术再现其“无形的自我”,接连创作出《寻找国朝第一人》《炳如日星权为中华》两部作品,近期均被全国重点期刊《今古传奇》隆重刊载。
《寻找国朝第一人》聚焦明末清初孝感白云乡进士、士大夫书画家程正揆(被誉为“国朝第一人”),融汇史实、传说、诗文、绘画,展现其在时代剧变中的复杂人生与精神世界。作者通过多年史料爬梳与考证,在宏阔历史背景下,生动勾勒出程正揆的家族渊源、跌宕人生、艺术成就及思想嬗变,折射出特定时代的社会图景与历史变迁;《炳如日星权为中华》则书写了湖北孝感籍抗日名将丁炳权中将的传奇一生。作者深入挖掘尘封史料,去伪存真,重现了丁炳权在鄂南游击战、瑞武线阻击战等关键战役中的重大贡献,尤其凸显其在武汉会战中掩护中国军队主力转移的战略价值。此书的推出,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贡献了重要的文学力量。
孝感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鲁晓丽出席研讨会并讲话。她指出,周毓麟的作品突出体现了“三个融合”:史料考证与艺术想象相融合,个体命运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本土情怀与普遍价值相融合;为破解传记文学常面临的“有史料缺文学、有故事缺温度”困境提供了宝贵经验。鲁晓丽对孝感文学发展提出三点希望:一是作协当好领航者,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系统梳理孝感文化资源,通过组织采风、专家讲座等形式,推动传记文学创作热潮;二是作家做好耕耘者,应扎根本土,书写时代,让更多文化先贤、革命先烈、时代楷模走进文学,光耀澴川;三是作家做好传承者,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弘扬“三大精神”,勇担文化传承使命,为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贡献文学力量。
作为研讨会学术指导单位代表,湖北工程学院文学院党委书记王银芹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并发言。他用“好人好文”评价作者与作品,并从更高视野对作品主人公的精神特质进行了精到点评。王银芹表示,周毓麟作为校友,退休后回归文学并接连推出佳作,市作协专门主办研讨会,可喜可贺。他同时希望市作协大力挖掘并支持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创作者,发挥其阅历与视角优势,创作更多有深度、有影响力的作品,为孝感文学增光添彩。
知名文史专家刘俊明、市史志研究中心专家、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秘书长张可杰、“二程”文化研究专家、“二程”后裔程文刚等与会嘉宾对作品给予高度评价。大家一致认为,《寻找国朝第一人》深入挖掘了孝感地区与程正揆及其家族相关的丰富历史文化遗存,承载着孝感孝道文化、诗礼传家的深厚底蕴,具有极高的文化资源开发与活化价值,为孝文化名城建设注入新动能。《炳如日星权为中华》则依托详实史料与艺术笔法,生动再现了民族英雄波澜壮阔的一生及其“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家国情怀。市作协顾问余行玉、李伯华也从作家角度对作品进行了评点并提出了建议。
会议由孝感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主席方东明主持。他在阐述研讨会意义时表示,周毓麟近年连续创作三部关于本土人物的传记文学作品,对记录传承地方文化风物和人文精神意义重大。本届作协始终以服务会员创作为己任,既着力培养新生力量,也重视团结包括有情怀、有实力的退休同志在内的所有创作力量,此次研讨会正是基于此理念。同时,作协关注文体平衡发展,传记文学在我市相对薄弱,周毓麟两部佳作的问世值得重视与支持,以推动孝感文学各门类齐头并进。他强调,研讨会不仅是对作品的肯定,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建议更有助于提升作者创作水平,真正达到了以研讨促创作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