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孝感作家网[官网]!

张世鑫:从《拟见》看枕水诗歌的宇宙意识——枕水诗集《拟见》鉴赏

发布者:pxqsb 点击次数:764 发布日期:2025-01-10



      宇宙意识是一种宇宙化了的生命意识,包含着宇宙中一切生命体和非生命体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感知与互动。或者说,是物质、生命、精神的辩证互动。枕水是一位有着强烈的宇宙意识的诗人,她能够从天体运转带来的季节变化、自然物象,以及其孕育的万物生灵的存在方式中挖掘其中所包含的生命意义和精神价值,并熟练地运用自己的人生积累、情感取向、价值观念进行直觉与思辨,做出诗意判断和审美选择,最终获得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诗歌形象。枕水的诗歌在思想含量、诗意阐发与感情领受方面都写出了自己的一些独特的东西。呈现出的是对个人经验的细致描摹与提纯,对现实生活深挚的情感留驻、哲学观照与诗意阐发。《拟见》是一部充满了生命的气息的诗集,充满着对生命过程的热爱、追求与思考。在《拟见》这部诗集中,入诗的意象和个人情趣形成了其独特的诗歌意境。诗人以其自身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展现了对生活、对自然以及人性和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哲思。

  有评论家认为枕水的的诗歌是出于她对职业的爱,或者说,她的写作资源是她的身份和职业,因为她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身份和职业经验,成为她诗歌写作的资源,这使她的诗作在主题、题材、想象方式和语言,都有一定的独特性。”这种看法,我觉得有些偏颇。因为枕水的诗歌具有明显的宇宙意识,从所涉猎的范围和内容来看,诗歌意象使用了大量的时空元素和自然元素。她对自然界中的天体变化所引发的时空更替和客观存在有着独特的感知,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特有的意象维度和丰富的意义世界,进而生发出广泛的移情和哲思,体现着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和宏阔的精神格局。这种诗观远远超越了职业的范畴,并非职业所能左右的。

  当然,从《拟见》这部诗集中我们不难看出,枕水确实十分热爱自己的职业。“李花开了。洁白的,一群群簇拥在一起/小小的朵儿/认真地开着。那么团结可爱/至于结果如何/我并不在意。依然欢喜/沐着春风,她们/一句句细细聆听,频频点头/偶尔,会回应我/以枝叶的晃动/恍惚间/我分不清,自己是在李树下/还是在课堂中”(《李花开》)这首诗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更能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我承认底层写作可能带有某些职业的特征,因为写作离不开作者自身的生活环境和圈子,多少都带有叙事的可能性。但诗歌不是报告文学的写法,需要有一种诗意,一种升华,才能进入诗歌的思想层次。诗人呼唤心灵的自由、放飞梦想,决定了其内容必须是现实的,更是超然的。

  从枕水的诗集《拟见》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用诗的思维去感受生活的人,她一直生活在诗歌的世界里。枕水在学生时代就有诗歌作品发表,大学期间就出版了散文集《枕墨·若水》,并荣获得年度湖北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写作是她与生俱来的禀赋,她是一个热爱生活而又有生活情调的人。也许,写作成就了她的职业,她愿意为自己的职业而讴歌。读枕水的诗歌,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她的生活无处不在地充满着诗意,她善于发现日常生活的情趣与善美,从而使平淡无奇的庸常生活变得情趣盎然,并用细腻敏感的心灵在俗世生活中去感受风土风物、人情人性之美,把艺术、才情尽情地挥洒到诗歌当中去,同时又赋予俗世生活一种自己的审美情调和哲学思考,实现自己的诗画人生。“一件毛呢旧衣。禁得起旧/禁得起光阴/禁得起风和流水。被反复涤荡,揉搓/禁得起折叠和冷落/无论挂在何处,都安静/都像是/长久地立着。陪伴/以及不因季节变换而窘迫、脆弱、褪色的/好质地”(《旧衣》)在诗人的眼里,生活无处不充满诗意和哲学。一件旧衣,让诗人浮想联翩,旧衣的存在折射出生命的过程,并给生命赋予了巨大的意义和价值。她用一颗玲珑敏感的心灵对待庸常的生活,能够在一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和景象里呈现出一种内心的深度和广度。

  时空元素构成了枕水诗歌意象的独特魅力。她长于寄情于大自然,对自然界的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生灵万物,有着别样的包容、敬畏和仰慕,能静下心来与大自然进行精神对话。她的诗歌有很多都是对各种天象和节气的描写,在表达出自己对天体变化、四季轮回的敬重的同时,引发出对人生的种种思考,从而将诗歌的格局提升到一个全新的精神高度。“署退了/蝉鸣,送别一个寂寞的八月/又低低地叹道/太疾,水声消瘦/颜色暗了一些,倒映着野鸭/残荷,和屋脊/其实,并没有发生/不过是——/小小露珠和山菊,评分了秋色/只剩凉薄的风,吹白芦花/在吹向你”(《处暑》)节气的到来带给了诗人的伤感与惆怅。生命的流转和变化,预示着时间的宝贵。在顺应天时,不违背自然法则的同时,要珍惜当下的每一刻,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枕水善于在自然现象和时光隧道中去感受生命的律动,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智慧。诗集《拟见》中的《雨水》《风,催生着更多》《春日》《夏雨》《秋来》《秋夜书》《静秋》《江南春》《七月初七》《元宵节》《惊蛰》《春分》《谷雨》《小满》《大暑》《白露》《霜降》《小年》等等诗篇,以大量的时空元素,以强烈的宇宙意识,描绘了天体运转带来自然物象和节气的变化,以及其孕育的万物生灵。诗人在与大自然灵魂共舞中去感悟到大自然的玄妙与恒久,从中挖掘出大自然对于人生及生命的意义,以启示读者对生命心存感激,对自然心怀敬畏。

  枕水的诗歌描写的景象都有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独立的精神世界。诗人对人生和社会有着深刻的洞察,对生命的存在状态和存在方式有着深切领悟,挖掘出来的是大自然对于人生及生命的意义。“蒙蒙的雨。在空中/轻浮着。在青青的瓦楞汇集/反复吟哦——/尽管那样细小,绵绵/那些湿漉漉的句子,喊不开矮墙下的/几株杏花,叫不醒春天/也没有带来更多/但我依然爱着/生活中,这些纯粹而偶然的遇见/这些突如其来的小小欢喜/依然为日光出现之前/她短暂的/美丽、润泽和陪伴/而感激”(《二月的雨》)诗人习惯于生活在一个诗意般的生存氛围之中。栖情于物,情调氤氲、悠然淡适。她给自己创造了另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由二月蒙蒙雨的细小绵绵,在瓦楞汇集,想到尘世中的万事万物和芸芸众生偶然遇见的欢喜,或温暖与陪伴。隐喻人们要感恩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并从中汲取力量。诗人以敏锐的诗写触角,感知身边日常事物的诗意,捕捉微妙的变化,融入大自然地域风物。

  自然元素构成了枕水诗歌的意象隐喻体系。花草树木是枕水诗歌中的重要元素,寄托着诗人的情感和理想,也构成了诗歌的个性特征。她善于在观察各种植物花草的生长状态中去感受生命的力量与美丽,挖掘其特有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这种移情造景手法,无须直接言说自己的感受,或过多地抒发情感,就能直观地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人生的理解,以及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感恩,走出了空洞的伪抒情和说教的窠臼,文字和意象就是主体情绪感受的最好表达,读者能够在诗歌文本引导下展开各自的联想,并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启示。

  通过花草树木来疏导和抒发自己内心的情绪,放肆自己的情感,进而表达出对一切生命尊严的维护,对精神自由的渴望。这些花草树木的生存状态流泻出的是作家自己灵魂深处的精神感受,是她思想、人生理想的外化。“又下雨了/与桃花杏花一起。落了一身/落满街前。落满叹息/落向/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个春天,也不是完全失去了吧/如果/空气清润。如果你来/带着泥土,坚韧,和毕生的诚恳”(《兰草》)这首诗作作者写的是兰草,却没有兰草的直接意象和字面意义。她用桃花和杏花创造一个隐秘新奇的意境,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在经验上,桃花和杏花很少与兰草一起入诗的。桃花色彩鲜艳,灼灼其华。杏花的春意盎然,美丽妩媚。她们诠释的是春天和自然美景,但花期的短暂和凋落容易引发人们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这个春天,也不是完全失去了吧”花落入尘埃。桃杏的繁华和凋谢,是否有轻薄、随波逐流之隐喻?作者在诗的末节发出感叹:“如果/空气清润。如果你来/带着泥土,坚韧,和毕生的诚恳”兰花在空气清润中悄悄走来,在不知不觉中静静地绽放,连名字都不存留下,从不与其它花朵争艳斗美。朴素、贤德、淡泊名利;优雅、真挚、高洁不屈。作者是否用桃杏来诠释兰草,从中找到个体精神的独立和自由,找到生命的韧性和力量?纵观这首短诗,作者对周围物象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体察和哲思,营造出朦胧、含蓄的意境,引发出一些耐人寻味的蕴涵,来实现精神与情感上的隐喻与多义。

  诗人把客观实景与自己的哲思和理想结合起来,将个人感受、情感渗透融入到诗行之中,构建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绪的意象体系,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歌形象。“即使花开多于想象,即使繁似盛唐/我的目光,还是离不开云般的白/雨水薄幸,蜜蜂、蝴蝶都不至/乱石中,每一朵都守住自己的底色/拒绝颂词,也拒绝拥抱与水声/春风浩荡里,每一朵都倾尽自己的一生/春光无限,我始终放不下/这一整片梨花雪,这如蛊笑靥”(《梨花雪》)一片梨花,让诗人有了异乎常人的世相观察和人生思考,也表达了作者不慕世俗荣利、洁身自好的志向和高远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进而引发对生命过程的审视和反思。这种在平和从容中展现出来的灵动,在不经意中显露出来独特的观察视野和写作视角,来源于作者对生活、对生命,对自然物象多维度的观察、思考和感悟,以及对文学如醉如痴的热爱,读者总能在阅读中感受到诗人的人生智慧。

  诗人作为生命主体,其心理意识状态、精神自我的外向投射,构建了诗歌的意象意境。枕水将自己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认知,随心所欲的阐述和情感表达,带给人们以深深地启迪和思考。“蝴蝶,终于/在海棠前停下来。不再捕风,捉影/卷帘人声音放低。生命/却被抬高。连叶子都生出傲挺厚重的骨骼/连花开都有被尊重的回应/尽管可见——/芭蕉滴翠。落花/要重回枝头,却是明年的事了/一半的春色隐去”(《知否,知否》)蝴蝶、海棠、叶子、莲花、芭蕉一连串的自然元素,配以生命、声音、骨骼、落花等代表生物体活动能力与生存状态的意象组合,并用放低、抬高、滴翠、重回、傲挺、厚重、尊重等这些动词和形容词来有效地激活意象功能,使蝴蝶、海棠、叶子、莲花、芭蕉都有了生命,带着明显的感情色彩。动词和形容词的参与,也使自然元素变得活跃形象、生动美丽,立体感即现。意象的象征意义和精神价值被体现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对周围景物细微观察和感知,幻化出与经历过的这些景物的精神对话和情感共鸣。这些花草植物无处不在地体验着生存感受。在《三月,海棠和诗》《白玉兰》《杏事》《蝴蝶兰》《白樱》《桃花落》《蒲公英》,《落红》《柳》《栀子》《香樟》《白莲》《凌霄》《牵牛花》《洋葱》《冬青》等这些诗篇里,作者在诗歌中融入了大量的自然元素,用情态各异的花草树木形象,来表达不同的志向和理趣,抒发不同的心境和情怀。这些花草树木已超越了单纯的自然景观,成为诗人寄托情感的表达方式,昭示着诗人隐秘的内心世界。她描写的花草树木都有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独立的精神世界。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渗透融入到诗行之中,释放出来的是多情信息,挖掘出来的是大自然对于人生及生命的意义。

  枕水的诗歌短小精致,语言简练洁净。她的语言文字虽然经过俗世生活的熏染,但纯美灵动而不失文字的本意。她长于用朴素简练的白描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触与领悟,以及丰富多样的情感体验。对物象的描写和刻画细腻而微妙,从不以词藻的修饰、渲染、烘托去花费多余的笔墨,自然而真诚地与物景心灵交流,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早上起得晚/开窗时,看见石阶和屋顶上是湿的/才知道清早,或是昨夜/下雨了”(《小冬日》)这些淳朴的语言,文字的初意,清澈简单透亮,更容易与读者形成共识,让读者直赴场景。就像鲁迅“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表达方式一样,没有直呼两株枣树,或在枣树前加上“美丽”“孤独”之类的形容词来加重读者的理解负担,却强化了读者的代入感,调动读者的情绪和想象。平实自然,朴实无华是枕水诗歌的风格。她很少用富丽堂皇的华词丽句或雕章琢句去铺彩摛文,却又让读者意外地感受到她飞扬的文采。寓浓郁的情感于简洁、自由的笔墨中,在朴素中见识秀美,于平淡中寓有深意。

  强烈的宇宙意识使枕水的诗歌对自然物象的描写总是带着生命的脉动。自然物象生命化、情感化,生命过程的宇宙化、自然化,是她诗歌的技巧与灵魂。诗中的季节更迭、花草树木,不仅仅是具体存在的自然物象,更是诗人深刻情感与哲思的载体。她善于用一双敏感而深邃的文学慧眼和高度的艺术感悟力,将丰富的生活经验、人生体察与诗歌艺术技巧融为一体,召唤读者进入她的文本结构,去感悟自然规律和生命过程。进而关注人类生存的意义,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简介:张世鑫,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孝感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在报刊杂志、文学平台及网站发表各类文章500余篇,作品入选多个版本文集并多次获奖。出版个人文学评论集《观剑》。










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委老大院办公5栋4楼   432000
鄂ICP备2024079878号-1   鄂公网安备000000000
楚风网,孝感市作家协会
孝感作协公众号
楚风网,孝感市作家协会
方一文化公众号
楚风网,孝感市作家协会
总编微信
Copyright © 2021-2030   孝感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楚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孝感网站建设▪创晟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