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孝感作家网[官网]!

张晓霞:用艺术的精妙,提升小小说文学质地 ——简评朱道能小小说的艺术特色

发布者:pxqsb 点击次数:827 发布日期:2023-10-11



  前不久,“文学名家走进云梦”文学讲座在云梦举行。孝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朱道能,以《张开文学的翅膀,贴着生活去飞翔》为题开讲,他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提出作家一定要贴近生活、体悟生活,生活是厚重的大地,是滋养作家的源泉,只有赤脚走在土地上,你才能感受到泥土的温度和蓬勃的生命力;只有把文学的种子,播撒在生活的土壤里,才会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在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朱道能诙谐幽默的谈吐,抽丝剥茧的案例剖析,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听到了朱道能的讲座,我感到受益匪浅,又觉得意犹未尽,便想在网上购买朱道能的作品集,在家里慢慢学习。结果,一搜索才发现,朱道能老师的两本小小说集《一路向北》《第三只眼》早已售罄,只有旧书店还是少量二手旧书,有的还要加价售卖。

  在搜索的同时,我发现许多网站都转载了朱道能的小小说作品。于是,我就急不可待地打开文章,先睹为快。就这样,我先后拜读了朱道能的十几篇作品,对朱老师的创作特点、艺术特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忍不住与各位文友分享一二。


  匠心独运,闲笔不闲,


  小小说因篇幅所限,行文时需要删繁就简,惜字如金。但朱道能却在方寸之间多用闲笔,而这种闲笔不闲的写法,达到了意味深长的艺术效果。

  《最后两条短信》里,写一位骑三轮车父亲为了给上大学的儿子挣生活费,当写到他从树荫里下骑着三轮车冲到大街时,是这样描写的:“借着一股冲劲,三轮车把黏糊糊的阳光,硬生生地撕开一条缝隙。可转瞬之间,又在他的身后迅速合拢了。这时,他感觉像钻进了烧透了的砖窑一样,身上的毛孔轰地炸开了。而滚滚热浪,乘机从毛孔里钻了进去,连鼻孔都给塞得满满当当。他不得不张开嘴巴,连喘了几下,这才缓过气来。”一段貌似无关紧要的“闲笔”,写出了一位车夫的艰辛以及一位父亲的伟大。

  《爱的延续》开篇写道:“一场迟到的秋霜,凋零了院里的最后几片树叶。妻子也像片枯叶一样,静静地躺在床上”。看似可有可无景物描写,实则烘托铺垫出“妻子”病入膏肓、所剩时日不多了,为后面丈夫为了妻子“爱的延续”埋下了伏笔。

  《1976年的猪肉》里,当听到母亲说明天卖肉吃时,表面上我不动声色,“仍端坐着,继续写字。写着写着,就拿指头蘸着口水去擦,原来本子上爬的尽是‘吃肉’两个字。”这个闲笔让人忍俊不禁,又能让读者的情感体验,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鳖殇》是一篇一千多字的小说,可描写老憨捉鳖绝技时,却洋洋洒洒的写了二、三百字:“老憨捉鳖很独特,到了一方池塘,先拿眼逡巡一周,有鳖无鳖,便了然于胸。瞅准了,就扛起“扣盆”,下到塘中。这扣盆用木板箍成,形如脸盆,深似水桶,中间置有一柄。老憨在水中立定后,先在掌心吐口唾沫,然后一搓,便把扣盆高高抡起,呼啸着扣在水面:嗵!这极具穿透力的一声闷响,在天性胆小喜静的鳖听来,无疑就是一声霹雳。于是,惶恐之下,那鳖便拼命地往淤泥里钻去。这一钻,一串串气泡就咕嘟嘟地翻腾到水面。老憨一见,便水蛇般的游过去,把手中的鱼叉往气泡下一叉,然后一个猛子扎下去,在鱼叉四周的淤泥里,拿手一摸,一抠,一只四爪乱弹的老鳖,便成了老憨的囊中之物。”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个铺张的“闲笔”,文章的艺术效果是不是大打折扣了哩?


  构思精巧,引人入胜


  著名小小说作家孙方友有个小小说“翻三番”理论,这种一波三折的写法,不仅仅是形式上空间上的拓展,更是内容和内涵的延伸和升华。《三叔和他的“房子”》中,三叔是个做棺材的木匠,他用老柏树为自己做了一个棺材,希望百年后享用。谁知政府出台火葬政策,三叔退而求次,把棺材改为一具小棺材,以求把骨灰装进里面。随知三叔去世后,火葬场规定必须买他们的骨灰盒。等家人回去后准备把火葬场的骨灰盒,换成三叔做的小棺材时,又因为不符合风俗无奈作罢。就这样,做了一辈子棺材的三叔,最后却躺在一个最廉价的“小匣子”里。故事在一波三折中层层推进,带给读者的思考也在不断的延伸。

  运用回环反复的手法,强化艺术的感染力,也是朱道能小说的另一个特色。在《哥,我是小军》一文中,“哥,我是小军……”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哥哥给15岁的小军买了一部手机后,他就经常给哥哥打电话,开口就是:“哥,我是小军……”;后来结识了发廊女娜娜,为了将她从派出所捞出来,开口也是:“哥,我是小军……”;与娜娜同居后入不敷出,在娜娜的教唆下,开口还是:“哥,我是小军……”;结果,哥哥成了小军和娜娜的赚钱机器,在不堪重负中住进重症监护室,小军跪在昏迷的哥哥面前,痛彻心扉地喊了一声:“哥,我是小军……”。五次一样的重复,却是五次不一样的况味,让读者的情绪从欣慰不已到气愤不已再到唏嘘不已。

  “短中见长、小中见大”是小小说典型的艺术特征。朱道能的小小说《舌头》把这个艺术特征发挥的淋漓尽致。这篇作品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字,表现的却是反腐倡廉这个宏大主题。作者选取一个巧妙的角度,通过舌头洋洋得意的表述,揭露了一个贪官如何以权谋私、如何生活糜烂、如何被绳之以法的过程:做他的舌头真好,不但可以吃香的喝辣的,还可以跟不同的舌头缠绵,嘻嘻。还有,我只要随便一说话,总能赢得一片喝彩声;只要一张口,再难办的事情都会一路绿灯……有一天,我突然变得僵硬起来,支吾半天也挤不出一个字来。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艰难地吐出三个字:我、交代……这篇小说后来获得了全国廉政小说大奖赛大奖,的确是实至名归。


  意犹未尽,余味悠长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朱道能自然深谙其道,他的小小说结尾虽然形式多样、不一而足,但都达到了同样的艺术效果:意犹未尽,余味悠长。

  《风景树》一文里,幺爷生前竭尽全力保护银杏树,死后也要把骨灰埋在银杏树下,坚守古老村落最后的乡愁。文章的结尾这样写到:“噼噼啪啪......,为幺爷送行的爆竹,在银杏树下骤然响起。一树的杏叶,簌簌而下,如同漫天的纸钱,飘撒在幺爷的骨灰上,一片金黄......”这种状物抒情、情景交融的结尾,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叔和他的“房子”》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我回家后,去祭拜三叔时,堂哥哭得是一塌糊涂。他边哭边说:爹呀,儿子不孝啊。你老做了一辈子枋子,末了末了,却让你睡在这个破匣子里……同去的三婶一听这话,也是泣不成声:儿、儿啦,这不怪你。老古言说过,做瓦的住草房,卖盐的喝淡、淡汤。这就是你爸的命,命啊……一句“做瓦的住草房,卖盐的喝淡汤”,震耳发聩,余音袅袅。

  《给我一个支点》写了两个同桌,都立志“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可在命运的驱使下,“我”顺顺利利上大学、走仕途,刘青山却因家庭变故中途辍学,靠在石场撬石头,把弟妹一个个辛苦拉扯大。结尾处,写到“我”看到当初想上大学想当将军的刘青山,成为手拿撬杆的采石工时,我心里一酸,就问,你还记得阿基米德的那句名言吗?

  刘青山愣了一下,笑了笑,没有回答。他转过身去,把手中的撬杆插进石头缝隙间,两腿一叉,身子往后一仰,嘴里发出“嗨”的一声呐喊——轰隆隆,一块上千斤的巨石,顺着山坡的石道翻滚着,跳跃着,朝着山下的石堆呼啸而去……刘青山收回目光,看着我,微笑着说了一句话:给我一根撬杆,我就能撬起石头!

  嗵——,石头落堆时的碰撞声,在山谷里久久回荡……

  刘青山一句出人意料的回答,把一种同情和遗憾之感转化成积极向上的意蕴。石头的碰撞声在山谷里久久回荡,而一种心灵的震动也在读者心中久久回荡。

  朱道能在讲座时说,我们常常说“小小说不小”,但若达到“小小说不小”的文学质地,却不是那么容易的。除了强烈的文体意识和精益求精的探索精神,还要加上以一当十的文字功力。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小小说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我想,孝感文学界有方东明、朱道能等一大批小小说的实践者、倡导者、传播者,孝感的小小说一定会有大发展、大作为。



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委老大院办公5栋4楼   432000
鄂ICP备2024079878号-1   鄂公网安备000000000
楚风网,孝感市作家协会
孝感作协公众号
楚风网,孝感市作家协会
方一文化公众号
楚风网,孝感市作家协会
总编微信
Copyright © 2021-2030   孝感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楚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孝感网站建设▪创晟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