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刘碧峰
二月春风似剪刀,剪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这幅画卷上,我们看到了勃勃的生机和美好的希望,更看到了文艺园地里百花盛开的壮美景像!
去年初冬时节,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孝感考察时指出:“要更好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学习”“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基础”,要“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上担当使命”。作为孝文化名城一一孝感的文学作者,对总书记的这一系列讲话,有着更深切的体会。本期刊发的作品,相当一部分是为学习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所主办的“中华孝文化名城杯”征文的获奖作品,也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一个具体实践。
经过时代的反复淘洗,人们对文学的认识,有了逐步的统一,那就是文学是反映世态与时态的,没有人间烟火气,缺少了生活的多维性,脱离了世俗的文学作品,即使再优雅、再崇高,也必将失去大众审美和文学的道德精神,会受到大多读者的抛弃。本期名家有约栏目刊发的崔立小说,就是一篇反映世态与时态,站位较高的作品,尽管有点理想化的倾向,但两位主人公勇于干事创业,真诚相爱的人物形象,令人读来印象深刻。
本期小说栏目刊发的作品,多与“孝”字主题有关,彰显了孝文化名城作者弘扬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使命担当。所刊作品均是现实主义体裁,但各具特色。杨明志的《走投何处》表现出一股浓郁的悲悯情怀,对生命的艰难和痛苦,温暖和阳光,有深刻的理解;肖云霞的《校长王一兵》,虽然叙述略嫌单一化,但人物形象极具大众化和日常化,读来很觉亲切;《聂唱匠》洁净的文字和娓娓道来的叙事形式,《苍天有眼》表达的“孝感天地,母子团圆”的意境等等,都使本期小说看点十足,值得细读。
本期散文栏目头题刊发了云梦作家黄河的《走进云梦博物馆》,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亲临考察,云梦博物馆已成为网红打卡地,本刊适时推出这篇文章,对于了解云梦,了解云梦博物馆,了解总书记考察孝感讲话精神的精髓,都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正如编者所言,本期诗歌内容着重反映孝感历史文化,人情风物,自然环境,文旅资源,是落实总书记孝感考察讲话精神,尽力讲好孝感故事的生动实践。著名诗人凸凹先生的还乡之旅,其情之切,意之深,力透纸背;刘鸿凌的故乡书写,铁石心的秋意感受,皆是心声的流露,而木梓姑娘的这句“那思念流下的凉”,其意象的运用,颇有林微因“人间四月天”的手法,只是境界上还有待开阔而已。
本期评论栏目发表了三篇评论李汉超诗歌作品的文章,李汉超是我市知名诗人和诗评家,他的创作成果颇丰,且已形成一定的风格,解剖他的创作得失,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市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的发展。

卷首语 · 主持人>刘碧峰
名家有约 · 主持人>方东明
深山心路有人问(短篇小说)/ 崔 立
吾将上下而求突破(创作谈)/ 崔 立
小说视野 · 主持人>朱道能
走投何处(短篇小说)/ 杨明志
校长王一兵(短篇小说)/ 肖云霞
聂唱匠(短篇小说)/ 易格滋
苍天有眼(短篇小说)/ 彭杉影
凉床上的星光(短篇小说)/ 李素文
守 望(小小说)/ 麦浪闻莺
孝感之夜(小小说)/ 张艳霞
乘 凉(小小说)/ 郭 戈
神秘的女邻居(小小说)/ 季 萍
散文世界 · 主持人>周 芳
走进云梦县博物馆 / 黄 河
再忆祖母 / 吴 军
年过五十说优雅 / 欧阳秀萍
寂寞的池塘 / 舒 燕
那次,我与骆驼祥子相遇 / 李昱烨
我爱你 / 魏思慧
忆 / 沈紫妍
月儿芭蕉 / 沈天逸
唱歌那些事 / 张志红
雨中登岳阳楼 / 沈婉梅
我这一天 / 谢秀芳
诗歌星空 · 主持人>章凌霄
孝感纪行(组诗)/ 凸 凹
故 乡(组诗)/ 刘鸿凌
山高路远/ 木梓姑娘
秋之韵(组诗)/ 铁石心
陈莹的诗(组诗)/ 陈 莹
苦井水(组诗)/ 刘重庆
评论天地 · 主持人>万 雁
云朵在我们头顶密谋什么 / 张泽雄
信手拈来集趣成诗 / 黎修彦
掘取琐细生活里的诗意 / 张晓霞
槐荫看台 · 主持人>牛 璐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