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孝感作家网[官网]!

朱道能:小小说《严裁缝》(附评论)

发布者:pxqsb 点击次数:516 发布日期:2025-03-30



                     严裁缝

                          朱道能


  正在案台边上打瞌睡的严裁缝,突然一个激灵,醒了。他站起身子,一瘸一拐地走到门前。刚打开半扇门,夹杂着雪花的一股冷风便扑面而来。严裁缝忙缩回脑袋,嘟囔了一句“这个鬼天气”,便又把门栓插紧。

  严裁缝是个瘸子,但他腿笨手灵,靠着一根针线硬是混出了大名堂。在这个深山小镇里,流行着一句口头禅:黄老大的油面彭老幺的(苕)粉,周铁匠的锤子严裁缝的针(线)。据说,有位教书先生,因小时候生了一场怪病,身体发育畸形,活了半辈子没有穿过一件合身的衣服。听说严裁缝的大名后,教书先生便从两三百里外的汉口找到这里。几天后,教书先生把衣服带走前,在裁缝铺门前留下一副“剪刀裁剪春夏,针线缝补秋冬”的对联,横批是“严丝合缝”。大字不识的严裁缝,天天瞅着横批,终于认会了自己的姓氏“严”。

  严裁缝端起油灯,准备去后屋睡觉,突然听到咚咚的敲门声。他一愣,天寒地冻的晚上,谁还会上门?现在兵荒马乱的,莫非是……他心里一慌,连声音都变了调,谁、谁呀?外面有人小声道,严师傅,开开门,做衣服的。

  刚拉开门栓,几个人带着一股寒气就涌了进来,劈头就说,严师傅,赶快跟我们走一趟……严裁缝摸起剪刀,你们、干、干什么?来人见状,连忙解释说,是家里突然走了一个人,天不亮就要下葬,想请你过去赶制一套寿衣。

  一听在徐家桥,严裁缝连连摇头,那有十几里山路呀,我这腿脚……不等他说完,立即有人说,我们带有轿子,抬你过去。对了,还加倍付你辛苦费。

  严裁缝还在犹豫时,闻声出来的老婆连声说,去吧,去吧。

  风雪中,一行人无声地穿过石板小巷,朝苍茫的大山疾步而去。

  严裁缝下了轿子,搓了搓冻僵的手,说,人在哪,我先量一下尺寸。

  这时,屋里走出一位别人喊队长的汉子,把严裁缝拉到一边,用低沉的声音说,严师傅,跟你说实话,我叫你来不是缝衣服的,而是缝、一个人……

  严裁缝全身一哆嗦,赶紧拿手扶住门框。

  队长问,你听说过红军的“徐老虎”吗?严裁缝当然知道,当地百姓哪个不知道“徐老虎”威名呢?小镇的墙上就贴满了国民党的布告,悬赏二十五万大洋取他的首级。

  队长又说,这位牺牲的同志就是他的三哥,他下山为红军筹备过冬物资时被国民党抓住,最后被残暴的砍下脑袋和四肢扔在野外,我们趁着黑夜把他的尸体找了回来……我们找你,就是想让你把断体给缝补上,好在天亮前全尸下葬……

  严裁缝带着哭腔说,队长,别为难我,我只会缝衣服呀……队长沉吟了片刻,再抬头,眼里盈满了泪水,说,严师傅,你知道吗,我们徐师长亲人已经被国民党残杀了60多位,如果让他三哥就这样下葬,我们没法向他交代啊!稍作平复,队长握着严裁缝的手说,严师傅,我不是为难你,咱这里唯有你的缝补手艺最好,为人也最可靠。队长边说边朝严裁缝深深鞠了一躬,我代表红军,代表徐师长衷心地感谢您!

  尽管严裁缝做好了心里准备,当看到尸体的刹那间,还是紧紧闭上眼睛。缓了一会,严裁缝突然像变了一个人,镇定地指挥道,把油灯给我拨亮。又一伸手,说,把我的针线包拿来。

  严裁缝戴上老花镜,穿上针线,对着尸体鞠了一躬后,便开始了缝合。咝——当针头刚扎进皮肤,旁边的人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声响,仿佛是扎在自己身上一样。这时,连油灯火苗也跟着跳动了几下。

  严裁缝把眼一瞪,除了队长,其他人都出去!

  雪,悄无声息地落了一指厚,严裁缝也终于缝上了最后一针。他仔细端详一番,然后伸出手,把每处针脚都轻轻地抚摸了一遍,就像平时检查每一件成品衣服一样。

  站起身时,严裁缝眼睛忽地一黑,幸被眼疾手快的队长一把扶住。随后,队长朝外面大喊,赶快扶严师傅去休息,再下一碗鸡蛋油面!

  当战士扶严裁缝走出屋子,屋外就传来哇哇的呕吐声。

  严裁缝走后,队长发现送出的一摞银元原封不动地放在桌上。

  第二天,严裁缝的店铺关门了,连招牌也摘了下来。

  有一回,黄老大带着几把油面去看严裁缝,两杯酒下肚后,便试探着问起原因。严裁缝用手戳着自己的心口,颤抖着说,我不敢再摸针呀,这每一针都像扎在我心上,疼啊……

  后记:1970年,徐海东将军搜干家底,在家乡大悟筹建了一座徐海东亲属烈士陵园,墓碑上刻着长长一串名字:伯父徐有义、三哥徐元江、四哥徐元海、五哥徐元波,堂兄徐元洪、元典、元大、元庆、元兴,侄儿徐文初、文庭、文阶、文治、少东、文朗、文雄……

(原载2025年《天池小小说》7期“相约孝感  情系大悟”专辑)




   细节织就的生死之痛与人性之光

  小说《严裁缝》以精妙的细节刻画,将一个小人物的命运嵌入动荡历史中,既展现了战争对普通人的撕裂之痛,也彰显了平凡者的人性光辉。文章通过环境渲染、动作描摹、意象隐喻等手法,赋予故事以强烈的真实感与情感张力。

  一、环境细节:冷暖交织烘托出生存的残酷

  开篇的“冷风夹杂雪花”“天寒地冻”不仅营造出凛冽的物理环境,更暗示时代的肃杀。严裁缝的瘸腿、深夜被强行抬走的轿子、雪夜疾行的队伍,层层叠加的寒冷意象,象征着小人物在乱世中的无力与脆弱。然而,作者并未一味渲染悲凉:严裁缝店铺前“严丝合缝”的对联,暗含其匠心的温度;结尾“鸡蛋油面”的烟火气,与呕吐声形成微妙对照,凸显善意的无力与现实的荒诞。冷与暖的交织,恰如严裁缝的一生——用针线对抗命运的严寒,却终被时代的冰雪刺穿。

  二、动作与语言:无声处见惊雷

  人物的细微动作与简短对话,成为窥探内心的钥匙。严裁缝面对尸体时“紧紧闭眼”“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从战栗到镇定的转变,暴露其善良本性与职业信仰的角力。缝合过程中,旁人“不约而同发出声响”与油灯“火苗跳动”的细节,以声与光的震颤外化集体的压抑与恐惧。而队长“深深鞠躬”、银元“原封不动”的留白,则无声传递革命者的赤诚与匠人的风骨。最令人心碎的,莫过于严裁缝颤抖着戳心口的自白:“每一针都像扎在我心上,疼啊……”无需赘言,动作本身已道尽战争对人性最温柔的绞杀。

  三、象征与隐喻:针线缝合的生死寓言

  “针线”是贯穿全文的核心意象。作为裁缝,严裁缝的针线本用于“裁剪春夏,缝补秋冬”,却在乱世中被迫缝合破碎的肢体与断裂的历史。缝合尸体的过程,实则是用凡人之手修补战争暴力的象征——针脚越是细密,现实的裂痕越是触目惊心。而严裁缝最终“不敢再摸针”的结局,暗示着个体对暴力的精神溃败:针线能缝合肉体,却无法弥合心灵的创伤。此外,文中反复出现的“雪”既是环境的写实,也是历史暴行的隐喻,无声覆盖一切,却掩不住渗入土地的鲜血。

  四、后记的深意:个人叙事与集体记忆的互文

  小说结尾跳出故事,以徐海东将军筹建烈士陵园的真实历史事件收束。墓碑上“长长一串名字”与严裁缝的个体创伤形成互文,将个人悲剧升华为民族苦难的缩影。这种虚实交织的笔法,既赋予小说厚重的历史纵深感,也提醒读者:宏大叙事背后,是无数“严裁缝”以血肉之躯承受的切肤之痛。作者以文学之笔为无名者立碑,让沉默的针脚发出震耳的回响。

  结语:一个民族难以消弭的集体痛感

  《严裁缝》的成功,将宏大的历史叙事浓缩于一针一线之间,编织出一张密不透风的情感之网。作者以克制而精准的笔触,让寒冷有了重量,让疼痛有了形状,让平凡人的抉择成为叩问时代的钟声。严裁缝从“缝衣”到“缝人”的转变,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裁缝的抉择,更是一个民族在苦难中的挣扎与尊严。结尾他封针弃业,因“每一针扎在心上”,将手艺人的良知升华为民族的集体痛感。而后记中,徐海东家族烈士陵园的一长串名字,如针脚般刺入读者心扉——历史的丰碑,正是由无名者的血与泪缝补而成!(本文由deepseek提供,仅供闲阅)







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委老大院办公5栋4楼   432000
鄂ICP备2024079878号-1   鄂公网安备000000000
楚风网,孝感市作家协会
孝感作协公众号
楚风网,孝感市作家协会
方一文化公众号
楚风网,孝感市作家协会
总编微信
Copyright © 2021-2030   孝感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楚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孝感网站建设▪创晟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