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短篇小说篇
以万雁等为代表的作家,注重深入人物心理,描写人物心灵创伤后的伤痛愈合,体现人性的温度和根植于心底的善良。万雁的笔触清晰,思考深刻,设计巧妙,关切现实,善于发现人物的心灵困境,在情节的不断发展中引出人物的心理变化,进而剖析人性,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创作风格。《全家福》讲述了奶奶一家和过继给奶奶的大姑一家的亲情关系,全文就“拍全家福”这一事件,展示奶奶和大姑一家的家庭关系变化。文中穿插多重人物对话与生活细节,行文轻快流利,机锋频现,于幽默之中闪烁机趣火花,字里行间透露出广大平凡家庭内部浓厚的血缘联系与情感联结。《黑色足球》讲述单身母亲白梅独自扶养儿子晓宇,临近高考儿子在操场上散步被突然飞来的足球砸中下体,白梅第一次清楚地感受到单亲母亲碰到隐私问题时与儿子沟通的困难。白梅鼓起勇气去学校找负责人理论,但校方以临近高考不便影响孩子们学习为由推辞,白梅火气终于爆发,经过她的一番理论校方终于给出了较为人性的回复。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但始终害怕足球,有一天校方打来了赔偿金,白梅去超市买来一个足球并把它涂黑扔进河里,告别过去后给儿子转了这笔赔偿金。儿子却说要告诉她一个秘密,那就是他知道当初砸到他的人是谁,只不过那个人也没有双亲,由奶奶抚养长大,晓宇说:“道歉是需要勇气的,他可能没有力量吧。我还有妈妈陪伴,而他连妈妈也没有。”那一刻,白梅感到晓宇的成长,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面对飞来横祸,白梅和晓宇没有放弃争取自身权益的同时,也选择了原谅和宽容,这是因为根植在他们心底的善良。
周芳等作家让“小人物”成为文章的表达主体,以小见大,从小人物心理状态的变化中体现一定程度的社会心理,从点滴中表现社会情态,讲述心灵创伤的疗愈,用温暖治愈性的文笔抒发对“美”的理解与渴望。周芳将其2023年创作的短篇小说的故事背景均设置在清宁市石膏矿,通过“我”的回忆勾连过去与现在,繁盛热闹的矿上故事与孤独追寻的现实生活相互交织。既为读者呈现了特定地域、历史时间段的空间景象,又通过回忆的路径寻找回归现实的可能。《拉姆客栈》讲述在一家名为“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藏地酒店里,丧子的西藏游客张雅平与向游客索要故事的丹增互相治愈的故事。这篇小说在书写命运无常的同时也展现了普通人在无常命运中的自洽,追问并且回答了创伤过后如何好好生活的问题。《五矿兄弟》通过“我”的视角讲述矿上“老大”邱红兵的风云往事。周芳塑造出一位勇猛泼辣、豪爽义气的矿上工人。除此之外,朦胧的爱情也让邱红兵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作者细致展示出邱红兵彪悍外表下裹藏着一颗细腻的心。在《大风吹》中,现在时与过去时交错讲述,以矿上大仙刘青松为线索,讲述石膏矿的繁盛和萧条。通过“我”的现时经历与过往回忆的对比,将矿上秀才刘青松与现在痴傻的形象对比,体现出时代改变给个体带来的创伤。重回故地,让“我”意识到有一些地方时间很慢,在那里大风吹也吹不走时间。
——选自《陈国和等:新时代现实生活的多重面向与多样呈现——2023年湖北中短篇小说综述》
诗歌篇
李汉超的诗以日记体的叙事语言潜心于自然和日常事态的书写,在组诗《小满:都像艾草一样香》(《特区文学》2023年第6期)和《芒种:做一个幸福的人》(《辽河》2023年第8期)中,他践行着赫尔岑所说的“历史没有剧本”的观念。首先,诗人绕开刻度化的现代时间,以古老的自然节气“小满”“芒种”为诗歌命名。此时的时间向多维广阔的视域延展,诗人专注于在节气书写中填充丰富的生活情境,演绎具象化的日常幸福。诗人有意控制历史对现实生活的介入,正如他将端午节的习俗与母亲的“无知”相联结,“她并不知道端午的来历/更不晓得一个叫屈原的诗人/但她坚持这天割几把艾草/这是她长久的习惯”(《挂一把艾草》),在普遍性的文化习俗中强调生活本身的质感。
范小雅的诗集《人间寂静》(长江文艺出版社2023年版)是向美与生活的致敬之书。无论是面对春风这无形之物,还是针对更为具体的生活物象,诗人都是在体验与感悟中寻求“道法自然”的美学真谛。范小雅看似执着于描摹日常生活,其精神底色不乏浪漫甚至超现实主义的趣味,这也是对生活经验的一种审美转换。谢山的诗歌写作真正源于生活,最后也融入了生活。其组诗《荆楚新门户》和《奔跑》(公众号“作家联盟”2023年8月13日与14日),对荆楚风物进行了精细的描绘与抒写,展现了荆楚大地的诗意可能性。谢山在2023年写下多组生命之诗,不求发表,而是在字里行间表达一种诗性的自然输出,这种表达融注了更为复杂的当下生活经验,以源源不断的诗歌故事为我们预留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燕七的组诗《明月从后山升起》(《长江文艺》2023年第11期)虽以自然景物命名,但人的存在无疑是其书写的中心,在自然景物营造的抒情氛围中,以亲情和爱情为主的人伦思忆同时也是柔性的审美表达。夜鱼对物象的处理近似于一种深读,当诗人以足够的诚恳与热情去触及那些物象,它们也会反馈给诗人同在的温情和持续深入的哲理探索。如此,我们才能理解“我要感谢这些不变的事物”(《值班日》,《星星》(诗刊)2023年第19期)出自多么热忱的心理体验,“你只需顺着水纹,就能/一步步与原乡与光明接近”(《太阳河》,《诗潮》2023年第3期)则是收获的心灵旨归。
生于云梦的珞珈90后诗人李新新则“尽可能冷静地观察”,其新诗集《蹲守在风的眼睛》(人民日报出版社2023年版)让她的想象偏向“低温”,同时在智性经验的积累中打磨出诗歌理性的光泽。
——选自《刘波:变幻的时空世界与不变的诗歌永恒之美——2023年湖北诗歌综述》
文学综论篇
周芳的非虚构写作关注身处底层的社会人群,继《重症监护室》《在精神病院》之后,本年度又推出了《我亦是行人》,借由9个平凡小人物的离世,回述其无法复刻的世俗人生,在琐细而恒常、困顿而坚韧的生存形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与命运,探寻人性的纵深与灵魂的本真,对生与死的命题进行了真诚而温情的表述。
燕七的《明月从后山升起》等人的组诗,则以女性从容自由的笔墨书写生活现实与自我内心,诗歌意象精微。范小雅的《人间寂静》是一部短诗集,收录了诗人的130首短诗,有情有思、细腻温暖,令人回味绵长。
周芳以小说《拉姆客栈》再度思考生死问题。怀着丧子之痛的张雅平带着儿子“到萨日索当走一走”的夙愿来到西藏,碰到了同样丧失爱人而不停向“远方人”讨要故事给天边爱人听的丹增,隐秘而悲伤的故事由此得到对冲与交换,最终治愈了两个受伤的灵魂。面对死亡这一生活常态,对生者而言,找寻回生存的价值和意义无疑更为重要,作者以文学形式对“此在”表达了深切的关怀。
——选自《阳燕:以辩证-融通的艺术方式书写中国式的现代经验——2023年湖北文学创作综论》

湖北聂山酒业有限公司简介
湖北聂山酒业有限公司位于山清水秀、茶果飘香的湖北应城聂山,处于北纬31世界黄金酿酒带上,是一家集原粮集约化种植,原酒酿造及窖藏,中高端酒品研发和销售于一体的多元化经营企业,是孝感地区本土"打造现代健康白酒,创新现代饮酒文化"的倡导者与践行者。

公司有数千亩的种植基地,自产的有机红缨子糯高粱、糯米、大米、小麦、玉米五种优质粮食为原料,采用优质中低温大曲发酵,引取与伍家山白龙井同脉同源的优质深井水作为酿造用水,传承经典清香型白酒固态发酵工艺,在陶瓷地缸中固态发酵,清蒸、清烧,精工细作,成就别具风格的精品佳酿。产品清香纯正、雅而有魂,酒体醇厚饱满、口感细腻圆润,入口甘绵、落口净爽、回味悠长。
全程溯源、全程管控、全程闭环,精工酿造,经年窖藏,无菌灌装,以最佳适口性和适体性为标准,确保出厂酒品滴滴醇和、滴滴安全,是每个聂山酿酒人孜孜以求的初心和原动力,秉承匠人精神内核,不断驱动着企业稳中求变,守正出奇。作为"聂山红"、"聂山春"两件商标的持有人,公司正满怀豪情、蓄势待发,以全新面貌全力打造地域特色显著、产品特色鲜明的精品优品,为诗酒蒲骚奉雅助兴,为应来之城添光增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