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军时,与艰苦为伍,和单调做伴,同枯燥结缘。如何让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追求,不同的选择,而我的选择就是阅读、思考、写作。读写可以滋润心灵,直抒胸臆,传播真善美。军转自主后,我仍坚持读写的习惯,累并快乐着,并将这种爱好进行到底。 记得军校毕业那几年,基层营连学习室有书有报,业余之时,我就喜欢读书看报,只是不想无所事事,空耗光阴。我的阅读,不是任务,也没有利益驱使,纯粹是个人兴趣爱好的一种自然流露。那时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用阅读来充实自己,解决两地分居,单身孤寂的无聊生活。先后读过《新闻写作》《基层带兵指南》《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百名将星》《中外名著》《平凡世界》《围城》《中国历史》《哲学》等书籍,没成想,读得多了,悟得透了,就有写作的冲动和投稿的欲望。偶有“豆腐块”“萝卜条”见报,却引起领导的赏识和器重,就这样到政治机关从事文字工作。

入职容易胜任难。众所周知,撰写公文材料是机关干部的基本功和发展的资本。写作时,最容易使人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我常常懊悔自己知识的浅薄,从而潜心阅读细心揣摩。那时,我购买了许多喜爱的书籍,工作之余,早起晚睡之时,节假双休日期间,甚至出差往返途中,广泛地阅读。除此之外,我还到图书室阅览《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社会报》《文汇报》几十种各类报刊杂志。通过阅读,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尤其10多年前读研深造,我利用院校学习的大好时光,课余之时,猛读《古典文学》《鲁迅全集》《东西方哲学》《管理科学》《世界通史》等100多本书籍。读研期间,不仅圆满完成了学业,而且还顺利毕业获得硕士学位,返回部队后不久调整到上级机关工作。 读有所得,读有所悟。在读的过程中勤于思考,从而对工作、学习、生活的感悟更深、更全、更透。久而久之,会使人因辩证思维而头脑灵活,因逻辑分析而言行条理、因高度概括而精神丰富、因反思活动而思想深刻……诸如:消息通讯、各类讲话稿、经验总结和宣传典型等材料的撰写得心应手,立意高远。读写不是单纯的文字技巧,而是包含思维、认知、表达、实践等综合能力的体现。阅读不仅能启发人在思考中感悟生活,而且有助于人的成长进步和素质的提高。先后有千余篇文章在军内外发表,获奖若干,并多次立功受奖。

军转自主后,一种难得的轻松和惬意,可以静下心来重拾文学梦,在文学天地里我读我思我写。当然,自知成不了文豪,充其量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者,也没想以读写为生,为名利着想,只是希望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追寻本该属于“诗和远方”的快乐。先后读过先秦子书,唐以前的史籍和古今中外文史哲,还有像鲁迅、路遥、钱钟书、周国平、季羡林、莫言、陈忠实、贾平凹这样学者或文学大师的书籍,直至知天命的我方能领略其好处,与那时刚买初读走马观花,得其皮毛而已不大相同。假如年龄能使人更加睿智,那么读书更胜一筹。读书的过程是人的灵魂提升的过程,它让人突破空间的束缚,与智者同行,慢慢地,与智者的精神接近了,能从智者的角度看世界了。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而是心灵的安顿和诗意的远方。 为此,阅读的生活简单而又丰富,平淡而又灵动,枯燥而又欢乐。平时,除偶有应酬、锻炼、做些家务外,书房成了我快乐的天地。房间不大,也不雅致,但清静,融在其中,不为世俗所困,或坐或躺,或踱或思,或专心整理我一鳞半爪的文稿和读书笔记,或与经典厮守,或与美文相伴,或与报刊杂志为伍,笃学慎思,不断求索,不断耕耘,寻找解开我心灵上重重枷锁的钥匙,开垦心中那片贫瘠的土地,使之添上生命的绿洲,其实就有所得,就是一种乐趣。

对于我来说,阅读是一种习惯成自然的热爱,也是一种克服困难享受煎熬的修行,更是一种生活的调味品,有时惊喜带来的兴奋足以弥补苦闷带来的落寞。我把所读所思、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等日常散落的点滴化成笔端的涓涓细流,使其凝聚成“史记”,或将笔化成一把刻刀,在那些碎片上雕刻难以磨灭的印记。如此这般,通透精炼的文字,需要千锤百炼,精雕细琢,常常因绞尽脑汁、苦思冥想、遣词造句而感到枯燥;又常常因一首诗歌、或一篇散文随笔、或一篇拙笔小说的诞生,或发表而兴高采烈……读写所带来的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因为阅读和写作,我常常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阅读无数,撰文数载,缘于激情岁月的“涟漪”,虽无大作,却陶冶心性,升华情操,点亮了生活的精神明灯,不枉生命的停留。阅读的生活让我切实体会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不意味着生活过得轻松,但能取悦自己,充实生活,丰盈心灵,收获多多。每年有四五十篇小文在不同的纸媒或微网平台发表,如今百余篇问世。

生命不息,笔耕不辍。阅读不为生计谋,只为静静地吮吸着缕缕墨香,在岁月流淌中能留下印痕。阅读于我就像空气、阳光和水,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是生命和灵魂的需要。阅读照亮了我的人生,温暖着我,让我内心充盈,让我快乐,让我周身充满力量,我的生命因此而精彩。 作者简介:周传奇,湖北大悟人,河南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散文选刊》等报刊,在军内外大赛中获奖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