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抖音,扑面而来的都是店铺老板“拿放大镜也找不出一个人来”的尴尬和无奈……你有多久没逛街了? 记得刚上班时,没隔一段时间,便邀上三五好友,一同坐公司班车到县城逛街。买完一些生活用品后,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便是书店。当时,县城的书店有2个,一个在建新街,一个在府前街。那几年,书店是我上街必去的地方,还有分布于车站门口、商场门前、广场旁边的报刊亭,我也常常光顾,买上几本自己喜欢的报考杂志,比如《读者文摘》(后更名为《读者》)、《青年文摘》、《特别关注》、《小说月报》等,陪我度过那段山中岁月。

结婚生子后,逛街经常去的就是位于建新街中间的“星星儿童用品店”了,从纸尿裤到各种婴幼儿用品、儿童服装、鞋子,应该是贡献了不少银子。孩子稍大后,便带着孩子一起逛街,去的地方便又换成各种蛋糕店、游乐园和兴趣培训班了。 孩子上学后,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一家人上街转转,从一家家服装店逛到一家家鞋店,买一年四季的换季衣服和鞋子。尤其是过年期间,提着大包小包的采购物品,看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有时逛累了,到街边买一个烧饼或烤红薯,亦或到老街上去吃一些特色小吃,满眼的生活烟火气……

不知从何时起,临街的一些书店都被各种商业店铺“淹没”了,街上很难看到书店的门面,那些报刊亭也早已消失得不见踪影。后来,随着智能手机、微信、支付宝的出现,随着网购和快递业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网上购物。网上购物可以送货到家,方便快捷,而且少了门店租金等费用,价格相对便宜,品种也更丰富,因此深得人们青睐。
柒牌、雅鹿服装店,红蜻蜓、蜘蛛王鞋店,新达欣裤行、诚信内衣……街上的那些门店都还在,但逛街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偶尔上街,也大都是去超市买一些生活、饮食用品就匆匆回家。夏天晚上出去转转,超市里也大多是“蹭空调”乘凉的老人,年轻人大多都“宅”在家中,连吃饭都是叫“外卖”,很少出门。

昨天从街上经过,看见商场门前那位修钟表的师傅还在摆摊,让我很是吃惊!现在智能手机“干掉了”很多行业,可谓“一机在手,应有尽有”,戴手表的人越来越少,他的摊位应该不会有什么生意,我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从我刚参加工作、甚至更早,他就在这里摆摊,一晃30年过去了,望着他满头白发依然在此坚守,俨然成为商场门前的一座标配,心中油然而生敬意。

近期,一部描写西北农村底层人生活的小成本电影《隐入尘烟》引起大家的关注: 被风刮来刮去,麦子能说个啥? 被飞过的麻雀啄食,麦子能说个啥? 被镰刀割去,麦子能说个啥? …… 如今,实体店铺被网上购物、直播带货,甚至是地摊经济无情挤压……它能说个啥?很打动人的一句话,“云朵流泪,花园就会开花”。走,这个周末,就去逛街去!

作者简介:魏顺方,国企员工,文学爱好者。有散文、诗歌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