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孝感作家网[官网]!

朱绍斌:那山 那人 那银杏——写在央视《记住乡愁.钱冲村》观后

发布者:pxqsb 点击次数:786 发布日期:2022-03-25
朱绍斌:那山 那人 那银杏——写在央视《记住乡愁.钱冲村》观后


  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叫乡愁。

  有一棵与远古恐龙相伴而生的树,叫银杏。

  有一方深居鄂中大洪山腹地的世外桃源,叫钱冲。

  你想欣赏如诗如画的山野风景,你想沉醉古朴淳厚的山村,你想与千年银杏相约、领略亿万年风霜浸润的绝世芳华吗?CCTV中文国际频道《记住乡愁.钱冲村》,会带你走进神奇的银杏世界,以饱满丰富的画面,具有视觉冲击力的镜头,让你震撼震惊,让你流连忘返,让你心向往之。

  “红罗袖里分明见,白玉盘中看却无。疑是老僧休念诵,腕前推下水晶珠。”早在1300年前,唐代大诗人李白就写下赞美钱冲银杏的诗句。


  钱冲村,位于湖北省安陆市西部的王义贞镇,地处荆门、孝感、随州三市交界,有着“中华银杏第一村”的美誉。银杏树,是钱冲之奇,钱冲之魂。进入群山环抱的钱冲村,随处可见古银杏傲然挺拔,有六七人方能合抱的银杏树王,有树高三十余米、树龄三千多年的银杏巨人,有公孙树、母子树、夫妻树、姊妹树、空腹树、蟠龙树……方圆不过数平方公里的山村,是全国现存两大自然状态古银杏聚生地之一,拥有连片25株以上古银杏群落36处,千年古银杏48株、五百年以上古银杏1468株。最古老的银杏树龄3500多年,从巍巍西周走来,被称为“盘古银杏”,直到今天依然每年产果1000斤,是钱冲人心中的镇村之宝。小小的山村被240万株银杏掩映,与那人那山那道道山泉共度悠悠岁月,演奏着和谐共生的动人乐章。

  银杏树,是钱冲人生命的一部分。千百年来,钱冲人与银杏树相守相伴。传说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原本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人们,因躲避战乱,一路南迁。正当他们饥寒交迫、难以为继之时,走到了钱冲的大山里。满山遍野的银杏树上挂满硕果,让人们欣喜若狂,纷纷以果充饥,不少生病的人吃下果子后竟慢慢好了起来。人们见钱冲山清水秀,便在这里安居乐业,扎下根来。经年日久,银杏树逐渐融入到钱冲村人的生命中。今天,500多座民居散落在一山之隔的两条山冲之中。人们都依古银杏树而居,靠着销售银杏果、发展旅游业,钱冲人过上了好日子。民间也就流传着“银杏树下有人家,银杏树下有饭吃”的说法。


  钱冲人世世代代敬畏银杏,感恩银杏,呵护银杏。村民把古银杏守护人与家庭传承人一起记入宗姓族谱,制定了“落实到户,每家分别守护几株银杏树”的村规祖训,代代相传。直到今天,所有的钱冲村民都清清楚楚记得哪道山沟哪道梁,哪棵银杏哪家守护的责任和担当。哪怕素有“银香木”、“银木”之称的银杏是制作家具、乐器的上乘材料,是木材市场的抢手货,哪怕这里山多地少,每户人家仅有一亩甚至几分薄田,家家户户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他们也不愿意出卖银杏树,宁可靠种植板栗、油菜、黄豆、花生等作物维持生计。为了保护银杏树,人们甚至在古银杏树下建造了“树屋”,村中老人栖身树屋,与银杏同老。不仅如此,钱冲村人把千年银杏树视为这方山水的守护神,年年祭拜。

  千百年来,他们伴着银杏树一同经历春绿秋黄、花开花落,却没有人打过卖掉自家银杏树的主意,他们甘愿守着富贵木,过清贫日子。自祖辈传下的对银杏树的爱与责任,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钱冲村人。他们不仅守护着祖辈传下来的千年古银杏树,更会在新房落成、娶妻生子、金榜题名等人生中的重要日子,在房前屋后种下银杏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造就了如今华中地区最大的古银杏群落。


  祖祖辈辈的坚守与付出终于获得银杏丰厚的回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银杏大白果俏销国际市场,日本、韩国、东南亚对银杏果的需求激增,无数商贩涌进了钱冲村,出现了银杏白果被“疯抢”的盛况。每公斤黄澄澄白莹莹的白果能卖到50元左右,银杏果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金果”,银杏树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金树”“摇钱树”。仅1988年,全村的总产值就超过10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3000元,而同时期全国城市居民人均年收入仅为1180元。几年间,村民们就建起了两层楼,家家户户都成了万元户。那段时间在钱冲村,银杏果甚至变成了硬通货,油、盐、糖等生活必需品都可以直接用银杏果兑换,20颗银杏果就能换到一斤冰糖。

  可是,好景不长。见银杏果值大钱,全国各地掀起发展银杏产业热潮,银杏产量迅速提升,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市场突变,银杏果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从高峰时期的30元一路下跌到2元、一元,甚至抵不上采摘的工钱。最困难的时候,钱冲人仍然对银杏不离不弃,多少代人对银杏树产生了生死相依的感情、衣食父母的感情,人们没有把银杏树去砍掉,改种其他经济林树种,而是一如既往爱护银杏、培植银杏。祖祖辈辈积淀的对银杏树的情感,已深入钱冲人的骨髓,深入钱冲人的基因,人与银杏已经不可分割。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老人依旧日复一日,守护着自家老宅和房前屋后的这一棵棵银杏树。钱冲村人在探索,如何让黄金树真正铺就黄金路,让子孙继续过上好日子。


  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几位摄影爱好者来到钱冲村,吸引他们的是漫山遍野的金色银杏,是炊烟袅袅的村庄,更是村民那份淳朴与友善。他们用一张张照片,记录下钱冲村最美的样子,也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钱冲村,一下子成了网红打卡地。游客最多时,每天都有5万多人来到这座大山深处的小村庄。钱冲村静谧浪漫的银杏画卷吸引了无数游客到此寻秋赏景。人们不仅沉醉于这里难得一见的银杏景观,更加惊叹于这个小山村里的人与银杏树之间的深厚情感。这让原本静谧安然的小村庄再一次热闹了起来。钱冲人世代传承的智慧和坚守再一次为他们带来了改变生活的新机遇,他们没有想到,司空见惯的银杏秋景,竟然吸引了这么多的游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银杏树,再一次给了钱冲村人在家门口赚钱的机会。银杏树成为旅游“网红”,四面八方的游客拍照片、发抖音、做短视频、开通直播带货,让钱冲古银杏走进更多人的视野。银杏白果经钱冲人炒、炸、烘烤精心烹制,制成小包装,成为受欢迎的小吃果品;金黄的银杏叶制作的银杏茶,成为精致的礼品;白果系列菜品成为游客慕名而来的必须品尝的美味佳肴……油炸银杏果、银杏熘排骨、银杏串儿,是游客不会错过的美味。钱冲人有的开农家乐,有的做电商,有的经营民宿,还有的当起了导游,给游客讲银杏的故事。钱冲人守着美景,住在家里就能赚钱,日子越过越红火。


  守好祖辈留下的黄金树,这是钱冲人世代传承的信念,也是他们在应对时代发展潮流时,内心的那份自信和底气。尽管依靠着现有的银杏树,当地人的日子已经过得越来越好,生活发生了诸多改变,但是他们仍然在不断地拓宽思路,因地制宜,探索着更为长远的发展方向。满目金黄的银杏美景让远道而来的游客们流连忘返,虽然每年钱冲村的旅游旺季只有黄金十五天,但给村民们带来的旅游收益就超过了300万元。可是客流随银杏叶黄而来,也随着银杏叶落而去,苦于银杏的自然生长周期,人们一直没有更好的办法留住客人。

  银杏,最美的风景在金秋时节,一树树金黄的银杏引得人们趋之若鹜。能不能让银杏从春天就披上金黄的盛妆,让人们一年四季都能欣赏绝美风姿呢?一年春天,当地村民周守坤、聂永菊夫妇突然发现自家看护的那棵1400多年树龄、原本应该春绿秋黄的古银杏树,竟然长出一枝金灿灿的新枝,这让她眼前一亮。原本春夏翠绿、秋天金黄的银杏树,竟然发生了变异。这个发现令他们欣喜若狂,于是他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剪下了一段树枝,嫁接到普通银杏树苗上。没想到,采的那个枝子嫁接到银杏小苗上,竟然从一开春叶片就是黄的。嫁接新品种成功的消息,在钱冲村传开了。这株新生的小苗被专家们命名为金叶银杏。金叶银杏一年能黄三季,它只在盛夏气温最高时,叶片才会与普通银杏一样变成绿色。一年的大部分时间,它都是金灿灿的。这也意味着,如果大规模栽种金叶银杏,未来这里的旅游旺季将从十五天延长到八个月。游客将从初春踏青就能欣赏到处金灿灿的的金色美景。


  有了金叶银杏,钱冲将成为一年四季流光溢彩的黄金谷。

  有了金叶银杏,钱冲将崛起银杏苗木培育大产业。

  2015年起,金叶银杏开始在钱冲村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银杏树生长缓慢,因为自古就有着“公种而孙得食”的说法。一棵幼苗,需要十五年才能长成碗口粗,要形成景观,则需要上百年、几代人的努力。今天钱冲人栽下的这一棵棵幼苗,正是他们为子孙后代的幸福铺就的另一条黄金路。

  一棵黄金树,铺就黄金路。

  银杏树,给了钱冲人“守正创新”的精气神,给了钱冲人迎难而上、锲而不舍的信念;给了钱冲村人不断开拓创新、推进乡村振兴、创造美好生活的启示和底气。

  今天的钱冲村,古老而又充满活力,许多年轻人回到家乡创业。

  守正创新,生生不息。

  银杏树,钱冲村,正在书写一个又一个属于他们的新时代传奇。

  作者简介:朱绍斌,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银杏文化研究学者。现任安陆市政协文化文史委员会主任。


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委老大院办公5栋4楼   432000
鄂ICP备2024079878号-1   鄂公网安备000000000
楚风网,孝感市作家协会
孝感作协公众号
楚风网,孝感市作家协会
方一文化公众号
楚风网,孝感市作家协会
总编微信
Copyright © 2021-2030   孝感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楚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