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伦:团 圆
发布者:pxqsb
点击次数:2056
发布日期:2021-12-01

团 圆
周子伦(孝感)
冬月上了,天气已经寒冷起来了,王大爷走在村中的路上,拿着一杆烟斗,打着背手,沿路没有几个人,不知是嫌天气太冷,还是游子还未归来。偌大个村子,却没什么人气。 王大爷住的这个村子,叫杏花村。早些年里,这村人丁正兴旺,与别村有些不同,其一便是家家都栽种杏树,许是早年出过名医么?倒也不知罢。还有,便是村子里家家养鸽子,外来人远远一看,有鸽子盘旋的地方,便知是杏花村了。不过,到了如今的光景,村里的青壮都进了城,只剩下些老弱妇孺,渐渐只剩王大爷一家养鸽子了。与杏花村为伴的也只剩春日里开得灿烂的杏花了。王大爷的儿女都劝他别养了,可这个倔老头偏不听,还说:“鸽子是恋家的动物,有鸽子在,我就想着你们也要归家,这日子便过得有盼头了。”无奈,儿女们只能作罢。 此时,王大爷也走得更快了些,路上没人,他还得赶忙回家,家里的那些个牛、羊、猪、狗、鸡的都张着嘴巴,等着回家喂呢。当然,还有归家的鸽子。 回到自家几间青砖瓦房时,日头已经要落西山了,袅袅炊烟正从烟囱里飘出来,王大爷笑了,炊烟生处有人家。但他心里却总觉得不安生,说不上来,却又悬在心头。果然,一进门,王大妈便迎了出来,有些焦急地说:“四块玉不见了!”王大爷顿时心头一紧。这鸽子中有三只,被夫妻俩视之如“宝”,最小那只称作“四块玉”。王大爷急忙安慰妻子道:“‘四块玉’许是在哪贪吃去了,以前也不是没在外面过过夜,哪能说丢就丢了。”王大妈宽了宽心,两人一起把家里的牲畜喂了。 晚饭过后,夫妻二人坐在炕上,炕烧的很暖和,可王大爷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或是人气,或是言语,天长日久的,两个老头老太在一起又有啥话说呢?只有电视不停播放的画面和声音,划破这夜的寂静,这屋的清冷。此时,整个村子里也没几家亮着灯,恍恍惚惚的,倒很像暗夜里忽闪的几丛鬼火。月亮在天上嵌着,倒是很亮,不过,这光让人发冷。 “老太婆,咱一家人有多少年没一起团圆过年啦?”王大爷打破了寂静。“八年?十年?我一个老太婆哪里记得清。”王大妈说着,“今年该团个圆了吧,再不团圆过个年,咱们就都老喽!也办不动什么年货了。”“可不是嘛!”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拉着话,却都暗自下了决心,今年得团圆,热热闹闹地过一回年! 第二天一大早,天蒙蒙亮,王大爷就已等在村口了,他准备搭最早的一班车去县城,小儿子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得去县城打跨国长途。电话拨通了,“喂,哪位?”“我,我,幺儿,今年回家过年吧,咱都多少年没团圆了……”“再说吧,再说吧,这还没到腊月呢,我也不确定啊,急什么。”因为时差的缘故,儿子已经累了一整天了,话语里充斥着疲惫与不耐烦。“那好好,那我腊月再来给你打电话。”“您别来了,天寒地冻的,摔着可怎么办,我跟二姐说一声,让她给您打电话就行。”“好好,那你要好好照顾自己,莫太累咯,莫把自己冻着……”还没等说完电话那头挂了,只剩下“滴——滴”声,王大爷只得悻悻地放下电话,在门口的台阶上坐了好一会。 朝霞正盛,早点热气腾腾,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显得王大爷落寞极了。不过他转念一想,还有大女儿和二女儿呢——大女儿在省城,二女儿在北京,她们回来了,也算是团圆了。他还听别人说,现在可以在手机里看见亲人——在手机里看看儿子,也算是团圆啦。想到这,王大爷脚步轻快起来了,且在县城忙活了一天,为自己和老伴买了两件新衣——得体体面面地见儿女们,团团圆圆过个新年。 傍晚时分,王大爷回到了杏花村,刚一进门,便看见老伴正坐在堂屋的门槛上,等着他回来。“怎么样,儿子回不回?”王大妈急切地问道。“说是腊月有时间就回,急什么呢,我给你买了件新衣裳,快试试!”“你这老头,又乱花钱。”王大妈嗔怪道,却是满脸笑意似春风。“孩子们要回来了嘛,该体体面面些!”说着,两人一同进了屋,吃过饭,睡下了。 马上就要到腊月,村子里渐渐有了些人气,青壮们都从城里回来了,那些青砖瓦房里都住进了人,“福”字也都贴上了,老老少少都添了新衣,杏花村似乎又回到了人丁兴旺的时候,只不过天上少了那群盘旋的鸽子。王大爷在这些日子里添了许多年货,窗花,“福”字等,都贴上了。还特意让人从城里捎了些水仙,天竺,腊梅什么的,颇有过去读书人家里摆的“岁朝清供”那味道,给整个青砖瓦房平添了一股新气象,欢乐的气息溢满了整个屋子。几间瓦房被年货塞得满满当当,火红的年货,映着两人火红的脸庞,整个屋子都变得有声有色。 进入腊月后,王大爷苦等着二女儿带回小儿子回家的消息。不过,又出了两件事,他们又接连丢了两只“宝”,一只叫“三块玉”,一只叫“羊脂玉”,是剩下鸽子中夫妻俩最喜欢的两只鸽子。不过此刻,王大爷可没心思去管那些鸽子了,因为孩子们都要回家过年啦,年货都办不够呢! 腊八节到了,家家都熬了腊八粥,香气味道洋溢在村子的每个地方,温暖而又甜蜜。天早早就黑了,王大爷夫妻俩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一起喝着腊八粥,两人刚准备进被窝睡觉,电话响了,王大爷接了,是二女儿,“爸,我今年实在回不来了,单位里安排了值班。”王大爷听了这话,心里咯噔了一下。“小弟也不回了,进腊月了,买不着机票。”王大爷心又沉了一分。“您就别在家忙活了,少置些年货,够您俩还有姐姐一家人吃就行了,天寒地冻的,少出些门,别摔着了。”王大爷没在说话,女儿在电话里又安慰了好些,便挂了。夫妻俩呆呆地在炕上坐了好一会,屋子又回归寂静,仿佛年货的光彩都暗淡了几分。 小年到了,进了夜,家家都放起了鞭炮,新年的气息又添了一分。这些天里,王大爷夫妻俩很少出门。刚出去放完鞭炮,两人准备坐下吃饭,电话又响了,是大女儿,“爸,我过年……也回不来了,我得回那边过年去,之前就说好的。”王大爷一阵沉默,只“嗳”了一声就挂断了电话。夫妻两人相顾无言吃了饭,睡下了,是个无眠之夜。 大年三十到了,青瓦房依旧是那个青瓦房,满堂的年货依旧是满堂的年货,只不过王大爷夫妻俩脸上的红光暗了下去,屋子还是往日的冷寂。不过两人依旧换上了新衣服,还是要过年呐!一晃就到了晚上,尽管儿女们没回来,两人还是忙活了一天,做了一大桌子年夜饭。随着电视里春晚发出“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的祝贺词,家里的老座钟也“当、当、当”响了十二下。新的一年到了! 窗外的夜空不再寂静黑暗,各家燃放喜庆祝福的烟火依次划破暗黑的天空,如同白昼一般,寒冷的夜空由此变得温暖。王大爷出门放了一挂鞭炮,噼里啪啦地在院子里响了一阵,热闹的气息溢满了每一个角落,把夫妻俩的面色映得红火了起来,屋子也辉映得亮堂堂的。“老太婆,咱俩今年得热热闹闹地过个好年,把以前留给孩子们,舍不得吃的年货,都统统吃回来!”王大爷酌了两杯温酒,和老伴打趣道。“你个老馋嘴,都给你吃,吃撑你,吃得你以后都不想了。”王大妈嗔怪道,“还是咱的鸽子好啊,以后别理会那些小兔崽子们,好好宝贝咱的鸽子。” 说完,两位老人咧开缺牙少齿的嘴巴,呵呵地笑了起来,一直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此文已推荐《槐荫文学》发表